输卵管通水后出血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脾主统血,统摄血液运行的司令官,脾促进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公益 http://nb.ifeng.com/a/20171201/6196943_0.shtml
脾主统血。这个功能可能有点难以理解。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作“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是指维持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不溢出血管外。这项功能也是由脾脏来负责的,为什么呢?脾就如同统摄血液运行的司令官,脾的一声令下,血液则规规矩矩地“守卫”在脉道这个“军营”中而不敢“逃逸”。明代薛己《薛氏医案》中明确指出:“心主血,肝藏血,脾能统摄于血。”清代沈明宗也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说明脾统摄血液的重要功能。脾主统血:统摄血液运行的司令官中医认为这股统摄血液的力量是由气来完成的,而体内气血生化之源的脾脏自然是“气之母”。所以,脾气不足而导致的出血一定是责之于脾的。所以,“司令”能否管好“下属部队”和脾气以及脾阳的旺盛与否密切相关。脾的阳气充盛则气固摄有力,方能统摄血液,血液可以正常在脉内循行。反之,脾阳不足,脾失去了温煦,则导致脾失健运,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气血化源不足而气血两亏;气虚则使气统摄无权,从而发生血逸脉外而导致出血,称为脾不统血。就好像将军没有了威力,下面的士兵心也散了一样。脾主生血与统血脾不统血包括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等)和肌肉皮下出血(即肌衄)。所以种种表象的背后都是脾虚无法统摄血液所导致的。由于脾不统血是虚性出血,出血色淡、质稀,并有各种气虚的表现,像乏力、气短、腹泻等。脾除了统血之外,还有生血之功。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脾气健运,水谷精微才能源源不断地化生,再由脾上输于心肺而生成血液。故《景岳全书·血证》曰:“血……源源而来,生化于脾。”因此,脾气健运,化生血液的原料充足,则气血生化旺盛而血液充足。若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乏源,则气血化生减少而气血不足,出现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唇、舌、爪甲淡白等一派血虚之象。脾主生血与统血脾主生血与统血,其实都源于脾主运化。脾既能促进生血,又能促进气的生成,而气的生成能使气旺,气旺又可统血。所以,脾主生血和统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这样来看,脾不仅要负责化生血液,还负责让血液规规矩矩地在血管里运行,还真是挺辛苦的。脾主生血与统血中医认为,有些老人明明睡眠很好,却经常觉得头晕目眩,打不起精神,这其实是“脾气主升”中的升清功能失常所致。清,是指轻清的精微物质。脾主升,说的是脾的升动转输功能。脾像“运输机”一样将水谷精微向上“输送”到心、肺,从而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就好像混沌的屋子因输注了一股凉气而精神振奋一样。脾主生血与统血但是如果脾气虚弱,无力升清;或本身被湿浊捆绑,无法施展升清之功:“运输机”生了锈,那么升动转输功能就会失常,导致精微物质不能被及时“运送”,气血不得化生更无法输布,进而各脏腑组织因得不到气血津液的滋润、濡养而导致其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出现各种各样代谢失常的病变。因此头目得不到滋养则会出现头目眩晕、精神不振等症状。有的老人形容这种状态为脑袋不清凉,始终处于混沌状态,总爱睡觉,但是醒过来却不清醒。另外,脾气主升,还表现在升举内脏方面,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脾和胃的功能方向是相反的,胃是往下去的、脾是往上来的。二者表面看似矛盾,实际上是升降相宜,互为因果,协调平衡,维持脏器位置恒定不移。上是为了更好的下,下也是为了更好的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